随着车险二次费率改革政策的落地,市场对UBI车险的期待再次被点燃。汽车厂商以前端车辆数据加入UBI探索,解决了UBI最头疼的数据稳定性、持久性和真实性问题。保险服务公司的建模和分析可以真正开始。
UBI(Usage Based Insurance)是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。通过车联网、智能手机、OBD等联网设备,整合驾驶员的驾驶习惯、驾驶技能、车辆信息、周边环境等数据,建立模型进行定价。这些数据的采集主要有三种方式:后装OBD盒(车载诊断系统)、手机APP和前装安吉星等联网系统。
科学定价的核心逻辑是风险与价格的匹配,高风险多保费,低风险少保费。 UBI通过收集和分析驾驶时间、频率、刹车习惯、油耗速度等数据,提高风险识别能力。从而提高车险的科学定价。基于这种科学性,可以实现车险的创新,车险的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。
据界面消息,UBI为车险的形式带来了以下变化。车主驾驶行为打分,优质车主享受更优惠的车险价格;里程计费。
UBI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售后理赔流程。通过OBD、车联网系统等UBI终端,实时监控车辆行驶信息,并将事故发生的位置、部位、程度等回传至UBI数据采集系统。保险公司可以知道维修的地点和范围。然后,通过与综合汽配经销商或第三方独立维修连锁店合作,获取汽配数据库,掌握透明价格,增加议价能力。从而减少过度维修与保险欺诈之间的闲置时间,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,为我国车险行业长期亏损的现状带来转机。
基于这种实时监控功能,保险公司还可以为车主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,如汽车防盗提醒、车况监测、远程救援服务等。将大大拓展车险服务的主动性和实用性。此外,车险公司还可以对车主的不良驾驶行为进行分析、提醒和纠正,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行车安全。
American Progressive 成立于1965 年,是美国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。 UBI Insurance于2009年正式推出,是最早进入该市场的。创新的UBI模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。自Progressive推出UBI保险模式以来,股价一路上涨。
得益于完备的理论基础、政策法规的支持、先进的技术装备,以及保险行业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和充足的社会话语权,UBI在美国得以高效推广。如今,UBI保单在美国个人车险市场占有相当份额,各大保险公司已经或正在积极推广UBI项目。
欧洲UBI市场正逐渐被车载设备和移动应用打开。早期由于OBD端口不规范,规模难以扩大。后来随着车载设备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应用,技术壁垒逐渐降低。英国是欧洲第一个开发UBI 产品的国家,专注于年轻司机。 Insure the Box 是英国第一家UBI 公司,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吸引了大约125,000 份保单。此后,多家保险公司纷纷加入,UBI呈现爆发态势,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紧随其后。
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,全球最大的UBI市场是意大利、美国和英国。 UBI 的要求因国家/地区而异。例如,在技术上,欧洲在GNSS和定位精度方面远远优于中国和美国。但由于欧洲劳动力成本高,对产品的次品率和更换率关注较少。普华永道的研究表明,美国一半以上的州拥有4个以上的UBI产品,而且从长远来看,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好。全民基本收入最发达的意大利,普及率超过14%。
在UBI实践模式上,美国主要采用外挂式设备采集和监控司机的驾驶行为,也在探索利用手机APP采集数据来确定司机车险保费的折扣率。 Progressive、State Farm 和Allstate 都是这种模式的例子。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由保险公司独立完成,第三方技术公司也协助保险公司完成工作。例如,累进式UBI定价、理赔和相关数据收集均由保险公司自行完成。
从2013年开始,知名大公司纷纷启动车联网的RD计划,专注于汽车数据的初创公司也开始关注UBI细分领域。 OBD盒子成为他们共同的切入点,“打包盒子好让好车主保费便宜”的风潮炸开了锅。消费者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观看。
2013年4月,四建科技推出了车联网产品,这意味着UBI在中国正式上线。随后,保险行业内外的企业纷纷从各个维度进入UBI领域。以保险行业为例,中国平安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南京等城市推出Telematics产品,投资了专注于导航电子地图、导航软件和车联网服务的Khalid公司; 》,正式进入车联网保险领域;中国太保投资美国UBI车险服务商Metromile等。
另一方面,百度携手九大汽车品牌推出国内首个跨平台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;高新兴(300098.SZ)与重庆思建、南京比亚共同创立了中国最大的早期UBI项目;亿网为保险公司提供基于UBI车险产品的互联网营销服务;车安以备件数据支撑,帮助保险公司控制后端费用;融智联拥有国内一流的行车数据分析服务商,并与人保财险在海南、天津等地开展小规模试点合作。
在“互联网+金融”的国家主旋律下,2015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启动,将当前的UBI预期推向了一个高点。从业者高调“唱多”,关于UBI的行业研讨会此起彼伏。券商、咨询公司忙着研究预测,千亿UBI行情有望出来,产业链股反复推荐。
但首次车险费改仅赋予保险公司“渠道系数和核保系数”上下15%的自主定价权,仍属于“奴隶”定价范畴。UBI车险预期的“奴隶”定价就不提了,UBI热潮逐渐退去。如今,第二次车险费改出台,进一步扩大了“渠道系数和承保系数”的浮动范围,但并未将“从属”因素考虑在内。
政策的推动需要一个过程,这给了行业冷静思考UBI的时间。正如UBI早期采用者PICC CEO帅勇所说,在此之前,人们热议UBI只是UBI意识的普及阶段。真正的UBI需要依靠司机大数据的分析和建模,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车险形式的多样化。
根据澎湃新闻对国内UBI从业者和观察人士的采访,普遍的观点是UBI才刚刚开始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UBI的关键是采集稳定准确的驾驶行为数据。这一点在中国才刚刚起步。
一开始UBI的数据采集方式是安装OBD盒子,但是很快就会面临一些问题,比如没有标准的接口和数据,成本高,容易被客户拔掉等等。,导致数据收集不稳定甚至无意义。然后大家转向了手机APP,面临着无法保证用户在开车时打开APP,与打车数据混淆等新问题。总的来说,这两种方法收集的数据量小,质量低。
要稳定准确地采集数据,汽车厂商的前装系统是最佳选择。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有17家OEM厂商实施了UBI项目和试点项目。比如雪铁龙和Teletrac合作将车险纳入车价,通过车载系统实时监控车主的驾驶习惯。超过4次警告后,将取消免费车险。
国内的这种探索才刚刚开始。近日,PICC与上海通用旗下的安吉星达成合作。安吉星与PICC共享车载系统采集的驾驶行为数据,由后者进行建模分析,并对驾驶进行评分。分数高的好车主,意味着赔付率低,被保险公司用来做更精细化的风险判断。换句话说,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利用UBI来控制费用。
然而,UBI最重要的应用,即车险的多元化形式,在中国还没有开始。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UBI产品。
虽然汽车厂商带着前端的车载数据加入了UBI探索,解决了UBI探索者最担心的数据稳定性、持久性和真实性问题。保险服务公司的建模和分析才能真正开始。但是高质量数据的收集才刚刚开始,数据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时间的积累。
另一方面,二次费改只是扩大了“渠道系数和承保系数”的浮动范围,并没有在定价中纳入更多的“从属”因素。条款方面,虽然企业可以申报创新条款,但目前还没有螃蟹品尝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这一突破还需要更多时间。
更重要的是,UBI的多元化车险形式的共同点是,它通过各种类型的方式给好车主更便宜的价格。与国际市场不同的是,中国80%的保险市场在三大保险公司之间。在边际效益出现之前,他们可能没有动力主动进行价格多元化。